台灣圍棋故事:應氏基金會與應氏盃


 

↑右二為應昌期先生

1982年應昌期慨然捐出一億元成立了「應昌期圍棋教育基金會」,此舉轟動了台灣圍棋界,一億元在當年可真是一筆鉅資,遠遠超出圍棋人的想像。

這一筆基金要如何妥善運用,圍棋界眾說紛紜。但不論外界的看法如何,應昌期自有定見。

基金會最核心的問題是計點制規則(應氏棋規)以及配合規則而研發出的棋具。至於如何擴大職業棋賽,培育下一代菁英,反倒成了次要的問題。

應老對於規則與棋具的研究堪稱念茲在茲、夙夜匪懈。此一精神固然可佩,但對瞭解內情的人看來,已經有點過於執著了。例如圍棋規則的確立,還要講究用了多少字、用了幾個標點符號,在旁人看來匪夷所思之事,應老卻仍然樂此不疲。

↑可計算棋子數量的應氏棋具

↑美麗的應氏棋桌

記點制的規則實行需要特製的量斗棋罐,設計此一棋罐,應老確有巧思,創意超越常人。但不斷研發的結果是由手動改為自動升降,而自動升降卻還是要手動,就像衣服的拉鍊,能由手動改為自動嗎?努力突破的意義何在?每換一次量斗就要重新開模,開模的費用與圍棋大賽的獎金相當,基金會在此耗費大量金錢,殊為不值。

為了推廣規則,引天下英雄盡入我殼中,應老計畫推出「第一屆應氏盃世界圍棋大賽」,獎金提高到圍棋界史無前例的四十萬美金。應氏盃的推出,在棋界居功甚偉,不但有助於圍棋的世界化,也振興了亞洲各地的棋運。對於本意是推廣計點制規則的應昌期先生來說,這應該算是無心插柳的意外收穫吧!

↑第一屆應氏盃開幕典禮

↑第一屆應氏盃參賽棋手,陣容豪華!

攤開第一屆應氏盃邀請的名單。日本6人(藤澤秀行、小林光一、加藤正夫、武宮正樹、趙治勳、橋本昌二)大陸3人(聶衛平、馬曉春、劉小光)韓國1人(曹薰鉉)北美2人(麥克雷蒙、江鑄九)、澳洲1人(吳淞笙)、台灣3人(林海峰、王立誠、王銘琬)。雖然幾乎將世界頂尖的高手一網打盡,而台灣本土的棋士卻一個也沒有,多少也可以反映出應老辦此比賽的醉翁之意了。

 

 

 瀏覽其他專欄文章請點選更多文章


作者介紹

李敬訓 老師

中華兒童棋院的創辦人李敬訓老師,是台灣兒童圍棋教育的先行者。門下作育英才無數,目前棋壇傑出的旅日國手張栩,為其啟蒙發掘。棋院老師也都受教於他。
李老師善於在圍棋故事的旁徵博引中,向學生傳達背後蘊含的人文思維。被學生尊為台灣第一的「圍棋說書人」。
著有《圍棋入門》、《圍棋進階》1-3、《圍棋小百科》1-8、《圍棋史話》1-3、《圍棋兵法:向孫子學圍棋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