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AlphaGo的出現談圍棋的價值


衝擊!電腦在圍棋上的登月成功

2016年3月9日,是一個不僅在圍棋史上,同時也是人類史上意義非凡的日子──AlphaGo執白中盤戰勝了李世乭九段。「如同登月成功了一般」,Google DeepMind公司的執行長哈薩比斯(Demis Hassabis)如是說。這是電腦圍棋第一次在正式比賽中戰勝人類棋手,而且戰勝的是手握14座世界冠軍、稱霸棋壇數十年,極有份量的李世乭九段。

身為一位業餘棋士與棋迷,電腦圍棋與人類的差距在我心目中一直是一道難以跨越的鴻溝。約十五年前,電腦連業餘段位水平都還達不到的時候,我便曾經與一位資訊工程系的學長爭論過「電腦圍棋能否超越人類」這個問題。他相信的是,人類知道自己是如何思考、計算的,理論上就可以寫出和自己一樣強的演算法,所以只要有夠強大的棋手並具備寫程式的能力,就可以作出一套至少跟自己一樣強的電腦圍棋。困難的地方在於:高手不一定具備寫出好的演算法的能力(如何教導機器執行你的思考模式);以及演算法若不夠好,不能截去一些多餘的計算,硬體上機器是否能夠跑得完(可能完成一手計算要花個一天,便沒有實用價值)。

而我是以圍棋人的角度,只覺得那還是無法想像的天文數字而認為不可能:一盤棋的選擇點實在太多了,也許局部的死活、攻殺是可以找到最佳解,但在許多更廣闊的局面下,除了計算,人類還需要依靠的可能是想像力、經驗或者說是直覺來判斷。當然,那時的我還只是高中生,會堅持這樣的意見我想更多是出於所謂人類的傲慢。而在這幾年,許多電腦圍棋軟體如CrazyStone、Zen已經達到了業餘高段的水平,也有受四子或三子打敗職業棋士的紀錄,這已經讓我明白,電腦圍棋要超越人類並非不可能──只是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麼快!

AlphaGo風潮

2015年的10月,作為歐洲圍棋冠軍的職業棋手樊麾二段已經私下與AlphaGo對弈了五局,並以0:5完敗,這是電腦首次在分庭抗禮的手合下擊敗人類職棋。此事一直保密,直到2016年1月27日,《Nature》雜誌上刊登的論文〈Mastering the game of Go with deep neural networks and tree search〉(以深度神經網絡和樹搜索掌握圍棋)公布了這五局棋譜,震驚了所有圍棋人。同時google也宣布,要在3月分挑戰近十年最強的傳奇棋手李世乭,進行五盤棋的正式對決。後來的結果大家也都已經知道了,AlphaGo以4:1的成績擊敗了小李,唯一的敗局是第四盤,AlphaGo對小李的78手挖產生了誤判,在十幾手後才發現局勢已非,難以挽回。那五盤棋,我幾乎都坐在電腦前看著各方直播,網路上也掀起了一波「圍棋熱」,大家意見紛呈,好不熱鬧。

時至今日,已過了大約半年,這件事給予圍棋界的影響還持續在發酵中:許多職業棋手還不斷嘗試AlphaGo的許多著法,反覆嘗試當時雙方的布局並加以改進;不久之前,進化過後的日本的電腦圍棋軟體「Deep Zen」也向傳奇前輩、年已六旬的趙治勳發起挑戰,雖不比AlphaGo橫空出世時轟動,但棋界人士依然是看得津津有味,後來趙大師以2:1獲勝;還有在網路上每每有新的不知名高手出現時,尤其如果落子速度穩定、勝率高、著法有特色,大家就會繪聲繪影地猜測「是不是AlphaGo偷偷出來練棋」、還是其他家的電腦圍棋程式呢?而且DeepMind公司也已經宣布,AlphaGo在這半年已經更進步,預計在2017年復出下棋,也讓大家引頸期盼,想知道其他一流棋手與它的交鋒,又會擦出怎麼樣的火花。

這是圍棋的魅力。

手談──超出勝負的價值與追求

在小李與AlphaGo對決的時候,大家形容說這是人類的尊嚴之戰;在輸了之後,就有人說AlphaGo同時用了一千多個CPU,小李「一個人」與他對弈不太公平,愛開玩笑的就說應該要「切他電路」;也有人跳出來說,電腦程式也是人類智慧的結晶,同樣是人類對圍棋的理解,所以小李不是輸給電腦,只是輸給另一群人類(合作的成果)。其實,這些勝負、尊嚴、公不公平,都不是最重要的事。圍棋雖然是一種競技遊戲,但自古以來便同時具有競技勝負、與藝術文化兩個相輔相成的面向──取勝並非唯一的目的,而技術的高超更非唯一的價值追求。

看似在棋盤上生死相搏的對手,其實也是在對話、在交流,在共同完成一場優美的較量。一局棋終,並不是主帥被擒、全軍覆沒,而是你中有我、我中有你,最後和平共存。高手的對決更是如此,越是精彩激烈,最後結果往往也越是接近。圍棋又名「手談」,對手亦是契友,每一手棋都是無聲的溝通,彼此是能夠莫逆於心、相知相惜的。吳清源大師也說過,圍棋的最高境界是「調和」,是與人生的境界相通的。這是圍棋除了勝負之外,更富有意義的一面。

而在數千年後的今天,我們迎來的一個最特殊的對手──AlphaGo,它不是人類,沒有感情,沒有這些心領神會的交流,因為它真的只是一個程式而已。換句話說,小李這次的對手真的純粹是在技術層面上,而精神層面上,他的對手只有自己。或許這也是這次對決,他最難適應的地方。李世乭一直以來為人所稱道的,便是他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,是很可怕的勝負師。就像當年的吳清源,很多關鍵棋局,他們都並非沒有失誤;而是,在不斷的選擇過程中,很多艱難、看不清的情況下,他們具有強大的韌性能夠撐到最後。他們的情感、精神力量,也是理性判斷的一部分。這是人之所以為人,雖然可以盡量客觀分析,但不可能完全分割劃清的。

而面對一個電腦圍棋程式,AlphaGo只依照計算的勝率高低來落子,沒有驕傲或畏懼,更沒有猜疑或猶豫,這樣的交流經驗肯定是前所未有的。但也很奇妙的是,人們往往還是把AlphaGo想像成一位有生命、有個性的棋手。就像這次韓國媒體有報導一則趣聞:

李世乭在對局期間,夢到了黃士傑(Aja Huang)博士,也就是對局時代表AlphaGo坐在小李對面,負責將小李的著手輸入電腦並替電腦落子的人。在小李的妻子喚醒他吃早餐時,他竟回答「嗯,我要和黃士傑一起吃」;更有趣的是,小李接受訪問時還說:「我甚至有這種感覺,黃士傑或許就是AlphaGo的本體。」

黃士傑來自臺灣,是這次發表論文的第一作者之一,也是DeepMind團隊成員中圍棋水平最高的,碩博士論文作的都是電腦圍棋的研究。在這次比賽中,他為了不影響李世乭的情緒,所以在對局時盡可能面無表情,不作任何情緒反應。但即使如此,小李還是把他當作了AlphaGo的本體,進而寤寐思服,可見對人類來說,理性上他知道AlphaGo並不是人,沒有情緒,然而情感上他還是需要一個交流、溝通、情感投射的對象,而黃士傑的身影就與AlphaGo疊合起來了。

所以,即使AlphaGo並不是人,但在圍棋的道路上,我們卻像是又多了一位良師益友。我想這才是AlphaGo的問世,之於我們的真正價值。並不是在勝負上輸給了電腦,人類下棋就失去了意義;相反的,在技術層面上的水平提高,更可以照見、反映出我們永遠的弱點,幫助我們面對人生的難題,更拓廣了我們所探索的世界──原本傲慢的我們,可能以為已幾近終點。在不知不覺之中產生的許多定見,甚至以為競技圍棋已經到了一定的高度,都慶幸有AlphaGo的到來,讓我們打破了所有既定的理解。小李說,與AlphaGo對局之後,對圍棋要重新認識;一位棋友說,AlphaGo的圍棋,比我們所理解的更自由!

追尋「自由」的圍棋人生

我很喜歡「自由」這個形容,因為這代表了圍棋之於人類真正的追尋意義。黑白十九道,正如人生。下棋的人常說「世事如棋」,圍棋的局面在許多時候確實很像人生的選擇,每個人會怎麼下,真的也會反映個性,但圍棋畢竟還是不全等於人生。人生有勝負嗎?可以說有,但其實沒有。如今電腦在這黑白世界裡超越了人類,可以排除失誤,更逼近精準的解答;但是人生的選擇呢?拿掉棋盤棋子,走出框架,會有走上A道路是20目、B道路只有15目的差別嗎?會有選擇這條路的勝率更高,所以應該如此的道理嗎?棋如人生,正因為人會給自己很多價值判準,套上許多不必要的枷鎖,尤其好以成敗論英雄。其實圍棋真正教給我們的,只是如何作出自己的選擇。就如小李雖然1:4落敗了,但事實上,他下了五盤精彩的棋局,做了他的選擇,走了他想走的路。誰說這樣不精彩呢?

如今,有了AlphaGo,我相信在圍棋的技術層面上肯定是能夠持續提高的。但更重要的是在另外一面,希望我們的世界更為廣闊自由,更懂得如何選擇、追尋自己生命的價值與意義。也期待2017年AlphaGo與其他棋手的交流,能帶給我們更多的源頭活水。

 

★瀏覽其他專欄文章請點選更多文章


作者介紹

黃膺皓  業餘6段

台大中文所畢業的黃老師,是棋院早期的畢業生,教學用心、認真,對每一位小朋友的禮貌和學習態度都非常要求,對上課的教材與講義製作非常用心,是兼具教學熱誠與活力的好老師。